top of page

與心保和尚的問答

如何面對病痛? 每個人都不希望生病,但每個人都會生病,人一生病就起煩惱,不能覺悟生病只是生命的過程。很多禪宗公案提到禪師生死自在,那是生死的智慧。古德透過修行,確實做到念佛往生的例子太多了。人到了一定年齡,要照顧好自己,不麻煩別人也是修行。大師與病為友的理念,認為生病是修行的項目之一。如何在生病中不起煩惱?好好去養病都是學問。 古人說: 「三折肱而成良醫」,生幾次病之後,就有生病的智慧。佛說 「身苦心不苦」,知道生命過程本是如此,這期生命過了,還有來世,事往好處想,心健康比較重要。 1995 年,我30 幾歲生水痘,在床上躺了三個禮拜,感覺生命快要結束了,我隨時念佛讓心放鬆,過了一陣子,心真正放下了,有一種清淨解脫的感覺,病也就漸漸好了。放下可以少受一點苦,這是生病的智慧,也是佛陀的開示,大家都用得上。對臨終也應是如此,這樣才會很圓滿。 如何辦好長青教育? 各地道場都是眾緣和合,佛光普照三千界,在五大洲主要城市都有我們的道場。 一個道場的成立,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每一個道場都有令人讚嘆的地方,都有一羣長期發心護持的大眾,大家一定要奉行大師提倡的一師一道,不忘初心和廣結善緣,本著這些理念來護持,就像大家護持西來寺一樣,也像佛陀時代給孤獨長者的護法。整個教團包括七眾弟子要一起努力,每個地方都有他特別的地方,都是可以互相學習的。 服務長者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所謂身供養,是用尊重的態度對待長者。口供養,是不忘讚美對方的好處。意供養,是心存敬意,「敬人者人恆敬之」。 如何面對老死? 生命一期一期,以佛法來說是緣起,身心的結合才有生命的現象,一口氣不來,天人永隔。呼吸之外,還有受跟想,也就是念頭,所以禪堂裡師父會教四念住。什麼是生滅?一個觀念生起,一個觀念消失就是一個生死。觀呼吸的生滅,觀念頭的無常和觀一期生命的生死,等無差別。晚上睡覺作夢又進入另一個世界,但你發現了嗎? 所以不要太在意一個生命出現,一個生命消失,而是要在意生命中間每一個念頭是不是都有智慧。一般人都執著在生命的長短,沒有升起智慧,很可惜!

與心保和尚的問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