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淨化心念   增幅增慧

松鶴學苑第29期於7月1日開學,禮請住持慧東法師蒞臨開示。他稱讚松鶴學員擁有年輕的心態,內心的充實讓大家顯得朝氣蓬勃,驗證了年齡只是一個數字。針對因生活習慣,不經意累積的焦慮與負面情緒,慧東法師為大家闡釋內心的純淨,提升覺知的方法,以及佛法的功用。​

身有生死,心念永續,內心的狀態不僅影響當前的生活,它的延續性更關係到我們的未來。在瞬息萬變的生活中,我們的情緒隨環境波動,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內心的變化,即使意識到了,也無法有效控制它,然而瞭解並控制情緒對維持內心的純淨至關重要。內心純淨不是對事物視而不見或漠不關心,而是體察情緒的變化,並保持內心的清晰,它意味著心不隨境轉,不受感覺支配的能力,如實反映周遭的人事物,了然於心是覺知的體現。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大數據卻根據使用者瀏覽過的途經,計算出一套客製化的資料,持續向使用者輸入信息。在這種機制下,人們不知不覺過度使用手機,流連於社交媒體,沉迷於演算出來的虛擬世界,因此造成偏見,增加內心的執著與不安,也顯示出人們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嚴重干擾內心的清淨。

認識到這些影響,只有減少執著,淨化心念,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質,進而增進智慧。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提升覺知:

1.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勤作松鶴的功課如手指操、唱歌、讀經,減緩大腦衰退。

2. 培養新的行為模式,減少對手機、社交媒體的依賴。

3. 凡能讓人產生情緒變化的,無論是喜歡或不喜歡,都是「執著」,都要放下。

4. 避免固執己見,像脫掉有色的眼鏡,可以提升覺知。

5. 有意識地強迫自己完成該做但不想做的事情,藉此鍛鍊內心的把控能力。

佛教中的流轉指的是生命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不斷循環,只有心念會伴隨我們一直走下去,所以不能用年紀作藉口,不再關照心念。一般人只是跟隨腦中的影像和感覺過生活,沒有意識到內心裡如如不動的覺照力,這種清淨的覺醒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佛性,只是往往被忽略了。在松鶴學苑,有時同學不想上課,倒想跟難得見面的師兄師姐聊天,這時是要隨著感覺走還是要把控自己做該做的事。知善知惡的這念心是人人都有的本心,也就是覺性。希望透過義工與法師的幫助,促進身心健康的同時,讓「淨化心念」成為修行佛法的一部份。

短短20分鐘,慧東法師給大家上了重要的一課,有鼓勵、有提醒、有問題、有辦法。我們早上醒來,拿起手機查看通知;吃午飯,順便看幾則新聞;晚飯後,打開電視看一部自動推薦的影片,試想這是我們自由意識所做的選擇嗎?刷TikTok或抖音的時候,是否發現自己總是忍不住「再看一個」?這些短片總能在瞬間抓住你的注意力,你可能沒注意到,這一路看下來都是同一類型的影片。讓我們遵循慧東法師指導的方向,維護身心的健康,別讓本來清淨的心平添煩惱。

huiDong.png

6月20日是松鶴學苑第23期開學日,住持慧東法師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松鶴學苑全體師生義工開示:大師於年初化世圓滿,他的色身離開了我們,但透過文字和影音紀錄,以及四眾弟子延續大師的法身慧命。學員們可以用星雲大師的教導,藉由身口意的修持,增長自己的福慧。我們也期望大師早日乘願再來,繼續教化我們。

人生的希望與修持

松鶴學苑開學之日,正是籌備2021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之際,住持慧東法師百忙之中抽空參加線上開學,特別為松鶴學員與義工解說老來人生的希望與修持。

慧東法師開示,上了年紀的人手腳不再靈活,但是內心可以不受制於身體的老化,可以繼續往前走,但它要有個方向,像星雲大師,今年九十五歲,依然關心所有的信眾,他內心的方向是一切都為大眾。心靈的方向不是靠想像,而是靠願力,在生活中不斷去做。

<佛光菜根譚>裡有一篇「人生要有些什麼」,第一句話是「人生活著要有希望,人生存在要有明天」。人生的希望沒有年齡高下之分。有些老菩薩希望未來去極樂世界,得生淨土。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希望明天身體一樣健康,明天內心更充實。在松鶴學苑上課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與大家相處就是合眾。其實人都是活在眾中,兩個人就要學習處眾,與人相處可以生出智慧,是自己學習的機會,也使大腦不斷地進步。

<佛光菜根譚>裡面還提到「人生眼界要有遠見,人生前途要有計畫」。規劃明天要切合實際,在一生的經驗當中,有好多的經驗閱歷,知道該如何去把控自己,學佛開發覺照智慧,趨向解脫。

但什麼是趨向解脫呢?大腦給我們想法,給我們的記憶,給我們分析、邏輯思維的能力,產生情緒的變化,這些都是大腦的工作。但趨向解脫不是大腦的工作,而是覺性的工作,覺性覺察所有的想法,情緒,行為,心情變化,它從來沒離開過我們,只是被覆蓋了。覺性是被什麼覆蓋了呢? 我們一有覺察,就習慣性地用情緒、用種種想法去覆蓋它,去左右它,仔細想想,當事情不如意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反應的?我們一覺察到事情的發生,就用自己習慣的想法進行評判,或許嘮叨幾句,再加上一些情緒的反應,就是這些覆蓋了本來的覺性,慢慢成了習慣,這個習慣還不是這輩子形成的,而是生生世世累積而來,慢慢我們便不會用覺性,反而習慣用情緒和經驗的對比變成自己理所當然的想法。老菩薩要學習使用覺照,剛開始時會有點累,因為腦力活動通常是消耗能量的,但覺性本不是腦力活動而是本自具足的覺照,只因為我們不習慣用它,所以還得用腦力去克制一下。要發脾氣,先照見自己的情緒變化,靈光乍現,每天多一、兩個火花,慢慢地就火花成片了。染汚的貪嗔癡、腦子裡的自我越來越少,不就趨向解脫了嗎?希望大家未來都可以用覺性來照見,那樣的話就不怕身體退化,反而會更加自在。

內心多大宇宙就有多大

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在松鶴學苑第21期開學日來到線上關懷全體學員與義工。他表示很高興看到熟悉和新的面孔,這代表了松鶴的成長。一如既往,他也表彰義工們的付出,有他們的努力才有這個兼顧愉悅身心和佛法修持的環境。

 

慧東法師語重心長叮囑大家,我們生生世世真正面對的是自己內心世界,透過學習可以調整內心的方向。浩瀚的宇宙對個人的意義是什麼?生活中內心所探索的範圍多大,我們的宇宙空間便有多大。

 

走出朋友圈,來到松鶴學苑接觸新環境便是擴大內心的宇宙空間,學習包容順境與逆境,使內心世界更寬廣。生活中無論出現什麼狀況,用理解與包容,用佛法的教導不斷擴大內心的世界。

最後,慧東法師希望學員們用這學期的時間,觀察內心並體驗越來越寬廣的內心世界。

寫給西來松鶴學苑

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

感謝西來松鶴學苑的義工們為老菩薩們提供了一個每週在一起歡樂和學習的機會。也要感謝老菩薩們來參加松鶴學苑,相互鼓勵,也成就了別人發心的機會。可以說在松鶴學苑裡,施者、受者功德等無差別,共同成就了松鶴學苑的圓滿,和這裡每個人的歡喜。
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快樂和心靈寄託的方式。年輕人快樂於認識世界、憧憬未來,成年人忙碌並寄望於工作和家庭,退休後的老年人要如何快樂,並把內心寄託托於什麼呢?
西來松鶴學苑在執行長曹笑蓮老師和三十多位義工的籌劃和努力之下,每一期都為老菩薩們精心地安排唱歌、手工藝、體操等課程,既鍛鍊了老菩薩們身心的敏銳度,又讓他們從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使他們笑口常開。學苑中佛法的學習和體驗也讓老菩薩們更有信心地看到生命的無盡未來和無限的可能性。
這次學苑中他們有機會聆聽佛法開示、參加念佛、觀看歌劇,讓心靈得到法水的澆灌。西來寺的素食和義工們自己分享的美食也是老菩薩們每週的一大享受。
真誠地祝福老菩薩們健康、快樂地享受他們的松鶴之年!也感謝義工們的發心成就,功不唐捐!

 

聯繫我們

3456 Glenmark Dr., Hacienda Heights, CA 91745

Songhexueyuan20@gmal.com  /  Tel.626-961-9697

Thanks for submitting!

Stacked Chocolate Chunk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