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 鶴 課 程
我們著重於幫助長者在學習中找到快樂,使他們有個精彩的樂齡生活。
在友善的環境中,體會單純的美好
松鶴學苑為長者提供友善的環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除了健康操、讀書會、音樂、手工藝、繪畫等課程,並安排參觀美術館、浴佛、抄經、成果展等活動,不因年齡而限制對新知識的追求。松鶴給予長者精神上的支持,希望他們能在歡喜、自信、安 心、自在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語錄】
我們該有一些期許,期許自己是慈悲的人,期許自己是有貢獻的人,期許自己是有智慧、有承擔力的人,期許自己是勤奮自勉、敬業自勵的人。


淨化心念 增幅增慧
松鶴學苑第29期於7月1日開學,禮請住持慧東法師蒞臨開示。他稱讚松鶴學員擁有年輕的心態,內心的充實讓大家顯得朝氣蓬勃,驗證了年齡只是一個數字。針對因生活習慣,不經意累積的焦慮與負面情緒,慧東法師為大家闡釋內心的純淨,提升覺知的方法,以及佛法的功用。
身有生死,心念永續,內心的狀態不僅影響當前的生活,它的延續性更關係到我們的未來。在瞬息萬變的生活中,我們的情緒隨環境波動,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內心的變化,即使意識到了,也無法有效控制它,然而瞭解並控制情緒對維持內心的純淨至關重要。內心純淨不是對事物視而不見或漠不關心,而是體察情緒的變化,並保持內心的清晰,它意味著心不隨境轉,不受感覺支配的能力,如實反映周遭的人事物,了然於心是覺知的體現。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大數據卻根據使用者瀏覽過的途經,計算出一套客製化的資料,持續向使用者輸入信息。在這種機制下,人們不知不覺過度使用手機,流連於社交媒體,沉迷於演算出來的虛擬世界,因此造成偏見,增加內心的執著與不安,也顯示出人們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嚴重干擾內心的清淨。
認識到這些影響,只有減少執著,淨化心念,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質,進而增進智慧。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提升覺知:
1.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勤作松鶴的功課如手指操、唱歌、讀經,減緩大腦衰退。
2. 培養新的行為模式,減少對手機、社交媒體的依賴。
3. 凡能讓人產生情緒變化的,無論是喜歡或不喜歡,都是「執著」,都要放下。
4. 避免固執己見,像脫掉有色的眼鏡,可以提升覺知。
5. 有意識地強迫自己完成該做但不想做的事情,藉此鍛鍊內心的把控能力。
佛教中的流轉指的是生命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不斷循環,只有心念會伴隨我們一直走下去,所以不能用年紀作藉口,不再關照心念。一般人只是跟隨腦中的影像和感覺過生活,沒有意識到內心裡如如不動的覺照力,這種清淨的覺醒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佛性,只是往往被忽略了。在松鶴學苑,有時同學不想上課,倒想跟難得見面的師兄師姐聊天,這時是要隨著感覺走還是要把控自己做該做的事。知善知惡的這念心是人人都有的本心,也就是覺性。希望透過義工與法師的幫助,促進身心健康的同時,讓「淨化心念」成為修行佛法的一部份。
短短20分鐘,慧東法師給大家上了重要的一課,有鼓勵、有提醒、有問題、有辦法。我們早上醒來,拿起手機查看通知;吃午飯,順便看幾則新聞;晚飯後,打開電視看一部自動推薦的影片,試想這是我們自由意識所做的選擇嗎?刷TikTok或抖音的時候,是否發現自己總是忍不住「再看一個」?這些短片總能在瞬間抓住你的注意力,你可能沒注意到,這一路看下來都是同一類型的影片。讓我們遵循慧東法師指導的方向,維護身心的健康,別讓本來清淨的心平添煩惱。
三好歌 知謙法師